“最近工作壓力大,我好幾天沒有睡好了,真難受!薄拔叶家呀5年沒睡好了,現在更嚴重,不是睡不著,就是醒得早!薄耙驗樗卟缓,我記憶力差了很多,頭痛的很!薄闶欠褚灿羞@些睡眠上的問題?據世界衛生組..
2021-12-09小玲(化名)是一個徹底的“購物狂”,喜歡逛街,一看到東西就買買買,毫無計劃,沖動消費,甚至銀行卡透支、有巨額欠款。有段時間異常興奮,說話增多,整天興高采烈,早出晚歸,去酒吧玩到凌晨2、3點鐘才回家,第..
2021-11-18
2021-10-28我們大部分人對于上癮的看法,部分來自于20世紀早期所做的一系列心理實驗。實驗很簡單,抓一只老鼠,把它放進籠子里,然后給它兩個水瓶。一個水瓶里面只是水,另一個水瓶里是含有海洛因或可卡因的毒水...
2020-11-24你認為自己現在焦慮嗎?你曾經有過焦慮嗎?如果回答是“有”,那么你會如何描述你經歷的焦慮呢?你會說因為孩子上學費用高擔心自己供養不起而焦慮;或者因為擔心...
2020-07-14近日,一條新聞報道,一名做律師的母親在家中被其在知名中學讀高一的15歲女兒勒死。這名母親性格要強,早年離異后獨自拉扯女兒長大,對女兒要求非常嚴苛。從《弒母女孩寫給被殺母親的一封信:媽媽,最痛苦的那個人真的不是你》文中,我感受到...
2020-06-09抗擊新型冠狀病毒之戰,最辛苦的無疑是一線的醫護人員,他們的身體和心靈都承受著極大的考驗,做為援鄂的心理工作者,我將這階段的線上咨詢和心理門診咨詢情況進行了總結,發現失眠在醫護人員中十分普遍,它與不良情緒互相作用,嚴重影響大家...
2020-03-11近日,疫情防控出現明顯向好趨勢,全國各地、各行各業的復工復產正在陸續啟動。復工人員一邊希望生活恢復正常,一邊又心里發慌,出門安全嗎?會不會被感染?復工后可能產生哪些心理反應?如何更好地“逆行而上”?要想不被疫情擊垮...
2020-03-06故事分享1:對“14”的看法和心情 啟示:事情本身不重要,重要的是人對這個事情的態度。態度變了,事情就變了。 ●故事分享2:對失火的態度和行為
2020-03-05序:面對新冠肺炎疫情,堅守一線的警察承受了巨大的身心壓力。因為工作原因,每天要接觸形形色色的人,有可能與疫情感染者有接觸,無疑會產出害怕恐懼、焦慮不安、疲憊抑郁、抱怨憤怒,擔心被感染成為下一個患者。面對這些不良情緒...
2020-03-02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不僅經受著軀體痛苦的折磨,同時承擔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由于缺乏特異性的治療手段,以及疾病自身較強的傳染性,患者不但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死亡恐懼,而且還擔心與自己接觸過的家人、朋友的安危,陷入深深的自責之中...
2020-02-07上述反應都是個體針對意識到的重大變化或威脅而產生的心身整體性調適反應,即我們所說的應激反應。 (1)輕度應激反應不影響人的日常生活。 (2)中度應激反應會引發身心反應癥狀,可持續數小時、數天,離開險情現場一周內癥狀會消失...
2020-02-07密切接觸者指與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陽性檢查者有如下接觸之一,但未采取有效防護的人員,如共同生活、共同居住、共同學習、共同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診療、護理人員,探視病例的家屬同樣也是密切接觸者。
2020-02-07疑似患者是指出現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非常相似的臨床表現的患者,例如:發熱、乏力、肌肉酸痛、鼻塞、流涕、咳嗽、咳痰、畏寒、氣促等,但尚未進行實驗室檢查確診的人群。
2020-02-06這次“新型冠狀病毒性肺炎”疫情,一線醫護人員每天面對患者及疑似患者,面臨著被感染的風險,同時醫護人員短缺,工作環境變化,工作時間延長,缺乏休息,防護物資缺乏等等也增加了醫護人員的心理壓力。
2020-02-06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存在人傳人、醫務人員感染、一定范圍社區傳播。各種官方發布、各方的“小道消息”鋪天蓋地而至,不免讓許多人感到害怕,整日誠惶誠恐,緊張、恐懼、焦慮情緒,擔心自己是下一個“患者”,導致不良情緒,甚至影響了工作和生活。
2020-02-01現代社會生活壓力很大,不論學生、上班族還是家庭主婦、退休人士都有許多各自要面對的難題,遇到事情不順遂時,難免會心情不好,這是很自然的現象。那什么是抑郁情緒?什么是抑郁癥?
2020-01-17春節將至,熱鬧中大家大魚大肉,喝酒聚會的頻次也會大大提高,加上作息不規律,往往最容易引發肚痛胃痛等腸胃健康問題,F在,就帶大家了解一下腸道傳染病,提前預防,和生病說拜拜!
2020-01-03睡眠指健康人普遍的活動形式(覺醒狀態)發生暫時停止和中斷的狀態,并有自行覺醒的能力。在行為方面特點:1.肌肉運動減少;2.對刺激反應減弱;3.姿勢相對保持不變(通常是閉著雙眼躺著);4.相對可逆性(與冬眠、昏迷顯著性差異)。
2019-03-15抑郁癥是一種常見疾病,2016年發表在(Lancet)上的研究顯示,中國神經精神疾病負擔占全球此類疾病負擔的17%,占總疾病負擔的16%,其中抑郁癥占中國神經精神疾病及物質濫用疾病負擔的30%。據WHO最新數據顯示,全球有3.5億人患有抑郁癥...
2019-05-06